更新时间:2025-07-10 15:48:38 点击次数:9 次
使用哈尔滨除锈剂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,因为除锈剂多含有酸性、碱性或挥发性化学成分(如盐酸、磷酸、草酸、溶剂等),可能对人体皮肤、黏膜、呼吸系统造成刺激或损伤,部分除锈剂还具有易燃性。以下是具体的防护要点:
一、个人防护措施
皮肤防护
佩戴耐化学腐蚀的橡胶手套(如丁腈手套,避免使用乳胶手套,部分溶剂可能腐蚀乳胶),防止除锈剂直接接触皮肤,引发过敏、灼伤或脱脂干燥。
穿长袖工作服、长裤,覆盖裸露皮肤,若作业环境飞溅风险高,可搭配防化围裙。
眼部防护
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,防止除锈剂飞溅入眼(酸性成分可能导致角膜损伤),尤其在喷雾式除锈或搅拌操作时需重点防护。
呼吸系统防护
若在封闭空间使用(如室内、地下室),需佩戴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(根据除锈剂成分选择对应滤毒盒,如酸性气体用A型滤毒盒)。
尽量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操作,打开门窗或使用风扇增强空气流通,减少挥发性气体吸入。
其他细节
作业时避免用手触碰口鼻、揉眼睛,作业后立即用肥皂水彻底清洗手部及接触部位。
长发需束起,不穿露趾鞋,防止药剂滴落脚部。
二、环境与操作防护
远离火源与易燃物
部分溶剂型除锈剂(含汽油、酒精等)属于易燃品,需远离明火、电火花(如焊接、吸烟),避免引发火灾或爆炸。
防止药剂泄漏与污染
操作时在下方铺垫塑料布或报纸,防止除锈剂滴落腐蚀地面、家具或其他物品(尤其是大理石、金属表面等)。
剩余除锈剂需密封后存放在儿童、宠物接触不到的阴凉处,远离食品和饮用水。
应急处理准备
若皮肤接触: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,若出现红肿、疼痛,及时就医。
若溅入眼睛:立即翻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-15分钟,切勿揉眼,尽快就医。
若误服:立即饮用大量清水(不可催吐,尤其是腐蚀性强的除锈剂,可能损伤食道),并携带除锈剂包装就医。
总结
除锈剂的化学特性决定了其存在一定安全风险,防护措施是避免健康伤害和意外事故的关键。使用前务必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,根据成分(酸性/碱性/溶剂型)针对性做好防护,不可因“操作简单”或“偶尔使用”忽视安全规范。